前言
從西藏回來已經第三天了, 慢慢地熟悉和習慣這裡地生活, 包括這裡地天氣, 生活節奏, 飲食, 人 和 氧氣比例.
那一趟旅程, 去了十四天. 這一去, 恍如隔世. 不禁感歎香港這個地方的改變速率. 比起香港, 西藏不變的大概就是人們堅持不懈的信仰吧!
這一去, 為了甚麽呢? 我以尋找自己的名義踏上了這趟極其任性的旅程. 到最後, 引用青旅小伙伴的話: 不管我們都經歷了甚麽, 當這趟旅程結束的時候, 大家都要回到原來的起點繼續原來的生活. 而我在這裡能夠記下的,寫下的只是一些回憶, 一些一刻上便永恆的記憶, 一些一久了便模糊的記憶.
我們美其名的人生
不過是趟旅途
不過是趟旅途
有起點, 就有終點
從對一個地方的陌生
到對這個地方的熟悉
這或許也算得上是一種成長
從對一個地方的陌生
到對這個地方的熟悉
這或許也算得上是一種成長
在這趟旅途中, 我們懷著不同的目標
或遊山, 或玩水, 或行走, 或修行
或者放棄躊躇滿志的冒險
或者留在原地感受那
那最便宜,最廉價的人文
這樣的目標在人生支撐你半生
在這旅途不也一樣嗎
在這趟旅途中, 我們遇上不同的伙伴
或相逢, 或相知, 或相憐, 或相愛
或相逢, 或相知, 或相憐, 或相愛
或者能夠走在一起的都叫緣分吧
那相逢恨晚或那惺惺相惜
來到最後可能都要接受相同的分離
這樣的分離在人生叫死亡吧
在這趟旅途中, 我們擁有不同的預算
或土豪, 或屌絲
我們住青旅, 他們住酒店
我們坐長途大巴, 他們坐商務客車
雖然我們都在這個地方上
他們看的更多, 走得也快
我們看得更深, 走得也慢
在這匆匆而去, 匆匆而來的人生中,
決定我們收穫的, 或許就是心情吧
就這樣, 我從一段人生的終點
來到另一段人生的起點
來到另一段人生的起點
或者, 這是一種輪迴吧
第一天---踏上這無盡旅途
我是出發在2013年的12月25日. 放棄了和女朋友渡過的聖誕節, 獨自前往西藏的. 25日一早9點便要到羅湖, 在羅湖等待那長長的人龍是必須的. 然後從羅湖乘和諧號列車到廣州, 我買的是從廣州到拉薩的特快列車, 火車12點出發, 我11點不到就到了廣州. 那時候, 廣州火車站已經在開始準備春運的工程了, 看著那陸續回鄉的民工和那火車站, 心中感慨萬分啊. 在火車站附近吃了歌麥當勞, 價格比香港還貴.
廣州--拉薩, 心中就只有拉薩了 |
在背包裡拿了幾本書出來, 看了一會便在火車上睡著了. 火車已經停在郴州火車站, 我還以為到了西寧, 要轉火車了, 後來查了一下火車時刻表, 才知道離西寧還遠著呢~. 得益於沒有上網, 這一路上的活動基本就是看書, 聊天和睡覺. 直到火車開進了西安, 甘肅和青海, 我這南方的小孩才變得活躍了起來. 不知道是哪一次醒來的時候, 一看窗外, 已經是滿目的乾枯, 沒有絲毫生命的綠色. 從西安開始, 那黃色的城墻, 灰色的天氣, 像山一樣的黃土堆, 看著這些這些我能說些甚麽呢?
第二天---你能明白這"和諧"的意義
在火車的第二天, 基本上大家都已經熟悉了, 也越聊越開, 自己的東西都分著吃, 來自五湖四海, 能夠走到一起, 就那麽短短的十幾、二十個小時, 也算得上是一種緣分. 聽着大家說火車上的各種不同的故事, 有時候我會想, 或者我終於明白了為甚麽火車頭上都印有和諧的字樣了, 為甚麽會有叫和諧號, 不叫發展號的列車了. 試想想, 如果在這一趟火車上, 好幾百人, 如果不能和諧的共處, 那該多難受啊, 相對而無言, 相對而恨. 這和諧的反面教材, 在往后乘的大巴裡還真遇到了.
現在, 好像所有的火車頭都印上了和諧的字樣 |
在西安, 我車廂裡的朋友都下了, 後來換了一個北京來的大哥, 大哥也屬馬, 他是干銷售的, 特別能聊. 直到現在我比較能記住的就是兩句話: 一句是, 想不到現在, 你這年紀的還有你這麽天真的人, 真的還是假的? 我尷尬地笑了! 第二句就是, 老弟, 我們能在這遇上不算是緣分, 要是哪天我們沒有聯係, 還能在某一個地方在碰上那才算得上是緣分. 在從西安往西寧的路上, 大部分時間都在和這位大哥聊天, 從風月到風景, 從人文到政治, 從商業到家庭. 在談論家庭的時候, 看著他那小女兒的照片和他幸福的模樣, 心裡也泛起了一種莫名的幸福. 他說: 老弟, 出門在外, 別只是想著女朋友, 也要多想想父母, 買點小禮物回去, 不管貴賤, 老人家看著也明白那份心意, 知道你出門在外也沒有忘記家. 那時聽了, 鼻子一直在酸. 我啊, 過去那半年, 可真是辜負了老人家們那好好讀書的期待, 不孝啊~~~
就是這個北京到西寧公幹的大哥, 長相有點像吧? |
到達西寧已經是第二天晚上得7點多到8點了. 然後馬上轉乘從西寧出發往西藏得供氧列車. 其實這個時候, 往西藏的人很少, 一個車卡, 就只剩下三個人了. 列車倒是很精美, 很有民俗特色, 下鋪還有一個靠墊讓人靠背, 盤膝靠在哪裡看書, 感覺十分不錯.火車上播放很多關於西藏的音樂, 有描寫唐古拉山的, 有描寫愛情的, 有描寫西藏姑娘的, 有描寫草原~~~聽着聽着, 我自個兒也跟著哼起來了. 其實從西寧開始, 車窗外基本都是連綿的草原, 雪和山脈, 還有就是那讓人心醉的藍天, 沒有一絲白雲.
第三天------我還是剋服那高原反應
我是在睡夢中經過了唐古拉山這個海拔高點的. 在火車上的第三天, 進入西寧後才真正開始感受到高原反應的威力. 隔壁車卡有一對情侶, 女孩子從進入西寧後就一直躺在床上, 讓乘務員從供氧口拉了一條供氧喉一直掛着, 看著也替她憂心, 難得的是她男朋友就一直守在床邊. 我的高原反應基本是在第三天下午出現的, 是在火車上吃了頓很咸的蔥爆羊肉才開始變得嚴重的. 那時, 我想還有半天就到拉薩了, 就在火車上吃頓好的吧, 於是走到餐車裡點了個蔥爆羊肉. 吃完回到自己的鋪裡就開始頭痛, 頭開始發脹, 眼也開始感覺有點暈, 窗外的山看在眼裏也有點微微的變形, 心裡一直不舒服. 那時候我知道自己來高反了. 我沒帶甚麽高反的藥, 也沒吃甚麽紅景天, 那時就喝了點寶礦力, 就躺着睡覺, 讓自己緩和一下, 不讓自己那麽緊張和興奮. 第三天下午, 基本就是一頭痛就睡, 一醒了就看書, 看風景, 看到頭痛就又倒頭就睡, 來回了好幾次. 一直等到在拉薩下了火車, 高反的感覺立刻就沒有了.
.
上了高原列車, 空空如也的過道 |
就是這碟東西, 害我馬上高反了, 餐車裡不許拍攝,我這是偷拍的 |
在車上, 沒什麽事就只有看書了, 這書買了有一段時間了 |
在那連綿的草原上, 我沒有期待看到藏羚羊, 秏牛這些野生動物, 我一直在等待那些草原上的馬, 我想看到他們在奔跑, 看到他們的颯颯英姿. 可是一路上你能看到就只有那默默無語, 被放養的羊群, 秏牛群, 和沉默地披著素衣地山脈. 或者, 選擇坐在窗邊, 看著蔚藍地天空, 在發呆, 在思考, 也算得上是沉澱心靈地方法吧!
西藏的日出, 通常在八點才開始, 日出的雪山的場面經常拍到 |
雪山啊雪山, 若能親近 |
最美的幻想就是在這裡像馬一樣奔跑 |
其實, 進入西藏後, 你能看到那山是紅色的, 真正的紅土高原啊 |
第三天晚上, 到達拉薩, 看著面前地繁榮, 或者我可以引用扎西拉姆.多多的話吧:
直到出發後的第三天晚上, 八點, 火車抵達拉薩. 我卻發現, 眼前浮華的, 不是我的拉薩, 面目模糊的, 也不是我的愛人. 不是說過, 若非雪山的水, 不懂洗你的黑髮嗎, 為什麼輕易洗去你的鉛華?不是說過, 若非牛毛的線, 不懂縫你的氆氌嗎,為什麼要繡上那朵艷俗的花?不是說過, 若非佛陀的嘴唇, 不懂你要說出的話嗎, 為什麼滿城喧嘩? 倉央嘉措躍上了馬,鄔金*列翻過了山, 可他們還是要回來的, 你叫他們怎麽認得出回家的路呢? 我匆匆離開, 躲回了楚布. 那些比我勇敢的人們啊, 請在每一個拐角處, 點上一盞酥油燈, 阿爸想要回家,阿爸快要回家.
像多多說的, 這浮華的大地確實不是我想象中的拉薩. 這裡和內地任何一個省市的縣城一樣, 商業化了, 現代化了, 我看到不少的名牌商店, 這是我嚮往的拉薩嗎? 我不禁在前往青旅的路途上一再問自己. 我問載我的三輪車師傅, 他說: 這比以前好多, 如果是以前, 哪有這麽好的生活. 於是我又不禁自問, 這對他們生活的不變, 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嗎? 是我們在扼殺他們通往現代文明的機遇嗎? 如果是的, 我們又是多麽的殘忍啊,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代化, 方便, 高科技文明的社會, 卻要人家保留那落後的生活, 以供給我們旅遊享樂之用, 罪過啊~~~ 但那值得廉價的人文呢? 那可是一去不復返的啊! 面對這發展和傳統的矛盾, 我們又應該怎樣去平衡, 去取捨呢? 原來, 上師一早已在我們心中種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第一天到拉薩, 不要洗澡. 原因好像是說洗澡會使得血管變粗, 對氧氣的需求也就增加, 這樣就更容易出現高原反應這樣子的. 但到達的第一天, 我也還沒有聽說這樣的要求, 在平措旅館的職員也沒有這樣跟我說, 我也就土豪了一下, 150元一晚的單人間, 好好洗了個澡, 然後就到外面找了家麵店點了碗牛肉麵, 10元, 好吃而且價格實惠. 晚上回房間睡覺的時候還碰上一個香港人, 叫阿做. 其實我覺得和阿做也挺有緣分的, 大家同姓, 同一天出發, 同一班火車, 同一間青旅, 同一天離開, 同樣來自香港.只是最後我們沒有一起去林芝, 沒有一起乘火車回來. 那晚, 我們是約好了元旦日一起去珠峰的, 結果還是沒有成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